一、教育根底
(一)国内外闻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品及首要教育思维(熟背):
1.战国末年的《学记》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说教育问题的专著。
2.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育的人。
3.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奉献是“产婆术”。
4.柏拉图注重早期教育,是“寓学习于游戏”的最早发起者。
5.亚里士多德在前史上初次提出“教育遵从天然”的准则。
6.昆体良的《雄辩术原理》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。
7.夸美纽斯的《大教育论》是近代第一部体系论说教育问题的专著。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。
8.杜威的《民本主义与教育》着重“儿童中心”,提出了“做中学”的办法,创始了“现代教育派”。
9.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第一个明确提出“教育心思学化”标语的教育家。
10.洛克提出了“白板说”和“绅士教育”。
11.赫尔巴特的《一般教育学》标志标准教育学的树立。
12.凯洛夫主编的《教育学》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作品。
13.杨贤江的《新教育大纲》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作品。
14.赞可夫的《教育与开展》提出“以最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到达最理想的开展水平”。
15.布鲁纳的《教育进程》的首要思维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育办法。
16.苏霍林斯基的《给教师的主张》、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》,其作品被称为“活的教育学”和“校园日子的百科全书”。
(二)教育的发生和开展:
17.教育的构成要素:教育者、受教育者、教育影响
18.教育的词源:“教育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孟子.尽心上》。
19.教育是一种有意图、有意识地培育(影响)人的社会实践活动。
20.教育的来源:生物来源说(桑代克)、心思来源说(孟禄)、劳作来源说(凯洛夫)
(三)教育的功用:
21.教育与人口:
人口对教育的限制与影响: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划、结构和质量,保持必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开展 ,教育可有用调控人口增加;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;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、年龄结构、性别结构、社会结构、就业结构、地域结构。
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效果: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法 ;教育改动人口质量,进步民族素质的功用。
22.社会生产力与教育:
生产力对教育的决议效果:生产力水平决议教育的开展水平;生产力水平限制着教育结构的改变;生产力水平限制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法;生产力水平限制着教育的规划和速度。
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效果:教育再生产劳作力;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。
23.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:
政治经济制度限制教育开展:政治经济制度决议教育领导权;政治经济制度决议着受教育权;政治经济制度决议着教育意图的性质和思维道德的内容。
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效果: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育所需求的人才;教育能够促进民主;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言论力气。
24.教育与社会文明:
文明对教育的限制:文明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;文明影响教育意图的树立;文明影响教育教育办法的运用 ;文明影响教育内容的挑选。
教育对文明的促进:教育具有挑选、收拾、传递和保存文明的效果;教育具有传递和沟通文明的效果;教育具有更新和发明文明的效果;教育具有挑选进步文明的效果。
(四)教育与人的开展联系:
25.单个身心开展具有次序性、阶段性、不平衡性、互补性和单个差异性。
26.单个身心开展的动因:
内发论:孟子、高尔顿、霍尔
外铄论:荀子、洛克、华生
多要素论(辐合论):施太伦
27.中学生的生理特征:
外形剧烈改变;身体机能剧变;
大脑明显增加;性的发育与老练。
28.影响人身心开展的要素:
遗传、环境、单个主观能动性、校园教育(主导)。
(五)教育制度:
29.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:
双轨制:英国、法国
单轨制:美国
分支制:前苏联
30.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
旧中国的学制
1902年,公布未履行“壬寅学制”。
1903年,第一个正式施行的现代学制是“癸卯学制”;
1905年,清政府废弃科举,树立新式校园;
1912年,中华民国公布“壬子奎丑”,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;
1922年国民政府公布“壬戌学制”,又称“新学制”或“六三三学制”。
新中国的学制变革与开展
1951年,新中国公布《关于学制变革的决议》
1958年,公布《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》
2010年6月21日,《国家中长期教育变革和开展规划大纲(2010——020年)》,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大纲。
工作方针:优先开展、育人为本、变革立异、促进公正、进步质量。
义务教育的特色:
强制性、免费性、普及性
(六)教育意图:
31.教育意图的价值取向:
宗教本位论:奥古斯丁、托马斯・阿奎那
社会本位论:柏拉图、涂尔干、凯兴斯泰纳、巴格莱
个人本位论:卢梭、罗杰斯
32.全面开展的教育意图包含:
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作技术教育。
33.我国教育的根本精力:
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;
培育全面开展的人;
教育意图的完成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;
34.素质教育的根本内在:
素质教育以进步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;
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;
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;
是促进学生特性开展的教育;
是以培育学生的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为要点的教育。
35.教育研讨的根本办法:
包含观察法、查询法、前史法、实验法和举动研讨法等
+V:wanwanxiaowo 回复“知乎知识点55”当即获取36-55个知识点哦~
扫一扫微信 获取更多优质资料和备考干货